配对理论是实验经济学里面的一个理论,研究的就是资源与市场之间的匹配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颁发给了这个理论的研究者(哈佛大学教授阿尔文·埃利奥特·罗思 Alvin Eliot Roth以及加州大学劳埃德·斯托韦尔·沙普利 Lloyd Stowell Shapley)。
记得那个著名的解读剩女的说法吗?有A、B、C、D档男士,和同样四档女士,社会或经济地位依次下降,由于男士总爱寻找地位比自己低一些的女士,导致A男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最后发生的事情就是剩下来的居然是最高档次的A女,而不是常理认为的D女。
这个解读范式就是来自于配对理论。接着上面的情况,如果已配对成功的A男认为C女更好,或D女认为D男更好,那么配对便不稳定,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配对演化理论。
罗斯就是在沙普利的基础上对“配对的演化”感兴趣的。他最早研究是美国医院实习生市场,美国医院多而学生不足,导致医院实习机会多于学生数量,于是医院竞争使得医院不断提前向医学院学生发出实习邀请,一家比一家提得早,甚至到了学生还没上完正式课就获得了实习机会。学生又很想获得更好的医院就业机会,所以他们也在课程时间和机会上权衡,最终导致教学市场非常糟糕。1951年医学院联合会达成共识,在某个日期前不得不对学生发出邀请。这就是演化的结果,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严格遵守,但是市场至少有“稳定解”。
不仅医学生市场,罗斯还将配对理论广泛应用于肾脏互换计划和纽约公立学校招生系统等等。肾脏互换计划,举例来说,妻子需要肾移植,丈夫愿意捐肾但不匹配,那么丈夫的肾可以同另外一对进行互换,彼此取得兼容性的肾器。而纽约公立学校招生系统案例则完全可以借鉴到中国高考上来。
无疑,高考就是学生群体和高校群体的配对。学生有考试成绩,但也对大学有一个偏好排序。学校呢,他们会看分数,但更喜欢第一志愿就青睐本校的学生。中国一般会在高考分数没出来就估分,然后填报志愿。这是一个存在“不稳定解”的过程。因为经常有很多高分考生落榜,原因是学校会根据第一志愿,然后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如果录取没满,那么再考虑没录取的考生第二志愿,分数从高到低。有考生虽然考分很高,可能会因为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而他的第二志愿的学校却已经完成录取,尽管他的考分比第二志愿的学校要高,造成这些“高分倒霉蛋”落榜。
所以,考分一般考生往往会通过“操纵志愿”来获利,而那些考分很高的考生也害怕落榜,则非常谨慎地填写志愿,最终学校比预期差得多。这是非常明显的配对错误。用配对理论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所有学校录取都严格按照成绩而不是志愿,学生可以按照真实偏好填自己的志愿和专业。如果成绩不够没有进入理想大学,那就进入次一点大学,不至于落榜。而没有进入理想专业,则可以进入大学后以“选科”方式来逐渐跳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这样就避免了“操纵志愿”和“高分落榜”。
配对理论也属于博弈论范畴,过去若干年中,诺贝尔经济奖有6次都颁发给了研究博弈论的学者。
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永久秘书长、发布会发言人、卡罗林斯卡大学斯丹芬-诺马珂(Stafffan Norma)教授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后与新浪财经独家对话。
新浪财经: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的核心问题?
诺马珂:今年经济学奖主要围着一个配对问题展开的,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将市场参与各方进行更好的配对。这就像学生和学校之间,器官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医院和病人之间等都存在一个配对,在这些配对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这个配对过程?什么样的方法对什么样的群体是有益的?今天的两位奖项获得者无论是抽象的稳定分配理论还是具体的市场实践设计,都很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新浪财经:如何理解沙普利教授,罗斯教授和配对理论?
诺马珂:沙普利教授对合作博弈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不同的匹配方法进行了比较。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保证配对的稳定性,也就是配对双方不愿意打破当前配对现状或者另寻匹配者。这其中,沙普利研究出了一个盖尔-沙普利法则,此法则总能够保证配对的稳定性。这些法则和机制还可以限制参与各方在配对过程产生的操控动机。沙普利教授的研究也证明,一个特殊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如何能够系统地让市场参与双方中的一方受益的。
罗斯教授则是发现了沙普利的理论研究能够阐明一些重要的市场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 在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之后,罗斯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的关键。在后来的研究中,罗斯能够把这个事件中得出的结论在实验室中重现,并进行了大量的系统实验。他还重新设计了很多已存的配对机制,比如学生和学校,医生和医院,捐赠者与受赠者。这些改革都充分的应用了盖尔-沙普利法则,并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伦理限制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比如对“选票交易”(side payments)的排除。
新浪财经:为什么配对理论如此重要?
诺马珂: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的是通过价格调整保证供需平衡。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实践中,市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很好的运行。
但标准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同样会碰到很多问题,例如,在有些情况下,价格在资源分配中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比如很多学校和大学被禁止收学费;因为伦理原因,器官移植过程中货币交易被排除等等。但是,在这些案例中又必须进行分配,那么如何对这些案例和情况进行分配,怎样分配才能有效,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新浪财经:在进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定的时候,会将现在全球的经济疲软,特别是欧债危机当做考虑因素吗?
诺马珂:经济学奖关注的是整个经济领域,横向的以及纵向的,而不是关注某一个特定的问题,某一个特定的时期的经济时间。很多经济理论都是要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反复论证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多时候评定的方向会倾向于某个理论或者教授是否对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配置理论,博弈理论,匹配理论,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无论在理论,实践,系统,设计层面都很完善的理论。
新浪财经:提到博弈论,分配论,人们自然会想到公共分配理论,瑞典作为一个在社会福利方面很完善的国家,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吗?
诺马珂::瑞典在社会福利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但是,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在温和党和联合议会都在朝着另外一个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是要保持旧有的福利还是改革新的完全基于市场的福利制度,这都是在慢慢论证和探索的,也是瑞典政府面临的新的挑战。至于意见或者建议,各个国家都应该结合自己不同的实践以及理论,比如今天获奖这两位的理论(笑),对制度进行更好的设计。
挺喜欢你这个博客主题的!
离散数学学过这个,很有用,如果不主动出击,就得不到更优秀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