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月16日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指南》,在飞机上有条件地使用手机,已经在政策层面得以解禁。连日来,东方航空、海南航空、南方航空、厦门航空、上海航空、重庆航空、四川航空、福州航空等先后允许乘客在飞机上开启飞行模式使用手机;中国国际航空、山东航空、春秋航空等也已通过新媒体和官网发布具体“放行”日期。
在飞机上能玩手机了,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连接“空中WiFi”,就可空中上网。那么,飞机上的网速快吗?稳定性如何?
据乘坐已经开通手机上网服务的旅客称,网速在100k左右浮动,通过WiFi发短信、发语音比较流畅,但打开视频速度较慢。
据了解,旅客在登机前通过网站预约飞机上的WiFi验证码,登机后便可在飞机上使用WiFi。“发微信、看网页,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打开视频就会有点卡。”一名旅客表示。据工作人员介绍,受到带宽和流量的限制,同时上网的人较多时,网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2017年第29号令,宣布民航局第五次修订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于当年10月10日开始施行。这个《规则》,首次允许航空公司着手评估机上使用手机的影响。从去年10月10日到今年1月16日,航空公司门花了三个月时间,让飞机上对手机的严格禁令成为历史。
此前,2016年8月民航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里还写着,飞机上“禁用手机或其他禁止使用的电子设备”,违者最高将被罚款5万元。而就在去年10月,还有乘客听闻“手机放开”的消息后执意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结果被逮捕的案例。
美国的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的航空安全局(EASA)先后在2013和2014年开放机上使用开启飞行模式功能的手机。中国花了近四年跟上了这个潮流。在此期间,“别人能,凭什么我们不能”这样的诘问,大量涌向中国航空公司和管理部门,换来的一直是相关方面的强硬态度。而如同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前的超生,仍旧被视作“超生”一样,去年10月那两位想“先用为快”而被逮捕的乘客,也只是被依法执行。我们要问,之前为什么飞机上不能用手机呢?
一个笼统的回答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可能会威胁到飞行安全。高空中当然收不到手机信号,那么这里的飞行安全,也就是指在近地面起飞降落时刻的飞行安全。这一担忧主要源于,手机与基站联络的信号,与飞机和塔台联络的信号落在同一波段中,手机的使用可能对地空联络产生干扰。
然而,在欧美两大民航市场中,放开机上手机使用至今,未有一例因手机信号干扰导致的飞行安全事故见报。目前美国规定,飞机关闭舱门后手机应当调成飞行模式,落地后则可以正常通话;而欧洲航空安全局认为,即便是起飞和降落时,使用手机拨打电话也都是安全的。
相比之下,我们曾经的规定,似乎把所有想在飞机上用手机发朋友圈的乘客都当成了潜在的危险分子。幸好,这一页翻过去了。